2018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下午四点,受法国驻华使馆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共同邀请,法国北部里尔大学法语文学教授、乔治·桑传记的作者玛蒂娜·海德(Martine Reid)女士及该传记中文版译者、美国佩斯大学现代语言系助理教授王莹女士,在北外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题为“关于乔治·桑一生的几个主题”的讲座。讲座由北外法语系主任车琳教授主持。
海德女士首先为大家简略介绍了乔治·桑的生平:出生和成长于法国乡村的乔治·桑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年轻女孩一样,所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但是聪颖过人的桑凭借大量阅读完成自学,最终达成很高的文学成就;由于时代的局限,作为女性,乔治·桑无法像同时代的文豪雨果一样在政治领域有所作为,但是她以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为法国女性在文学史上赢得重要地位。
接下来,海德女士从五个关键词入手,为大家勾勒出这位女作家的立体形象:她先为大家讲解了乔治·桑笔名的由来。她原名为阿芒丁娜·奥罗尔·露西·迪潘(Amantine Aurore Lucile Dupin)。之所以采用男性化的笔名,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严重歧视,用男名更容易发表作品。而乔治(George)一词来自英语,和法语名“Georges”相比,结尾少了字母“s”,这是受到同时代英国著名诗人乔治·拜伦(George Byron)名字的启发。而从此,乔治·桑以卓越的文学创作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家族姓氏。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乔治·桑的文学成就,海德女士强调,桑的文学成果远远不止于小说作品,她在戏剧、书信和政论文章等领域也著述颇丰。桑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所著的长篇小说超过70部,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Indiana)出版于1832年,直至1876年,在去世的前几天,她仍在进行小说创作。著名作家福楼拜认为乔治·桑具有卓越的叙事才华。
第三个关键词是乔治·桑的政治活动。她经历了19世纪法国动荡的政治生活,反对专制,支持进步思想。她还曾先后创办《人民事业报》(La Cause du Peuple)等三份报纸,并经常发表政论文章。她也关心普通劳动百姓的疾苦,产生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其文学作品中不仅有乡村田园小说,还有一些社会问题小说。
第四个关键词是乔治·桑的女权思想,这在她的每一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尽管在19世纪的法国并未出现女权主义这个词。她的小说中处处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乔治·桑也是第一位书写自传的法国女性,即长达1600页的《我的一生》(Histoire de ma vie)。她希望妇女参与政治生活,但必须是在她们获得完整的民权之后,只有生活中男女关系完全平等,女性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权利。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乔治·桑的广泛兴趣爱好,例如绘画、音乐、民俗。她和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交往甚密,曾与音乐家肖邦共同生活过九年,喜欢具有地方风情的手工艺、服装、舞蹈、乐器及木偶戏也有极大热情。可以说,乔治·桑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女性。
海德教授的讲座使得大家在较短时间内对乔治·桑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乔治·桑传》的中文版译者王莹老师阐述了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重点解释了文学研究中的“性别(genre)”概念,这是指历史、文化和社会学角度的性别,不同于生物角度的性别。从乔治·桑研究出发,王莹老师结合当代欧美国家的女性研究理论,阐发了对女性作家的社会地位和创作境遇的思考,分析了女性写作在19世纪的法国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和矛盾。
本次讲座是第23届国际法语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活动的主题是致敬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女性。
潘晨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