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专栏】汪清:使者之旅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5-04 [来源]: [浏览次数]:

【校友风采专栏】简介

光阴似箭,北外法语系自1950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70个春秋,培养了约4000名毕业生。校友们工作在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里活跃着他们勤恳工作的身影,工商界、企业中有他们大展宏图的英姿,学术界也传播着北外法语系的桃李芬芳……无论身处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无论在哪个行业辛勤奉献,他们都是法语系和北外的骄傲!

从今天开始,法语系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将推出系列访谈《校友风采》。我们邀请您跟随法语系毕业生的脚步,一同走进他们多彩的工作与生活,了解他们与法语的邂逅故事,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聆听他们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敬请期待! 

(注:校友顺序不分先后)

法语系

二零一七年五月

汪清:使者之旅 

人物简介:汪清,女,北外法语系1989级校友。1993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工作部,任法语翻译,高级项目官员,中国—欧盟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罗马尼亚友协副秘书长。1999年公派赴法,留学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部和巴黎三大合作的国际文化管理硕士班,并获得巴黎三大文化管理硕士(DESS)学位。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

汪清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我来到对外友协,对汪清校友进行了采访。初到这个建立在意大利使馆旧址上的小院,很难不被它的精致和美丽所震撼。与汪清校友谈及这一点时,她笑着问我是不是找了很久,还笑称自己有些紧张。于是,采访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始了,汪清校友与我讲述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之路。

求学之路  结缘法语

1989年,汪清通过高考统招进入了北外,而她与法语的相遇则是一场意外。当时她在志愿表上填报了英语、德语、瑞典语,不过那一年这三个专业都只录取填报了第一志愿的学生,因此她被调剂到了法语系。虽然没能如愿进入英语系,但是汪清对于这一结果也很满意,能借此多学习一门外语,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未尝不是好事。北外的生活,法语的魅力,这一切对于她都充满了新奇。

在这之前,她几乎完全不了解法语。而对于一个中学一直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学生,法语学习的确没有那么简单。如大多数法语系学生一样,一开始接触法语的时候,汪清也觉得法语很难,但也正因此,她对法语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然而困难还不止有法语本身的复杂性这一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多媒体不如现在发达,没有网络上唾手可得的法语资源,也没有实习、外事交流、外语讲座等活动,当时的学生并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机会和渠道接触法语。为了学好法语,她在听课之余,还去学校听力室借磁带练习听力,并收听国际广播电台的法语广播。

对于北外的校园环境,汪清和我们有着相似的看法。她说:“北外就像是一所大一点儿的中学”,相信这个表述对于现在仿佛每天过着“高四”生活的同学们一定非常亲切。汪清也和我们一样,曾经以为进入了大学就会比高中轻松很多,但学了外语后才发现原来大学生活比高三还要“艰苦”。当然,说北外像是“一所中学”也不仅是因为北外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还因为北外的校园很小很精致。现在的北外校园也是首都高校中规模最小的之一,当年则更甚,校园中只有几栋楼,现在的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楼都是后来加盖在原来的空地上的。汪清还表示,学校规模小,学习紧张,相对来说学生也比较少,比较单纯。

这样的北外给汪清带来了什么呢?她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我很骄傲。”北外的外语教学以优秀和严谨著称,一直是全国外语教学的领头羊。在三十年前,有法语教学的学校很少,而北外就是一面旗帜。因为在外事部门工作,汪清工作中的前辈有八成都是北外毕业生;北外所培养的优秀的外语能力,也让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汪清1

文化之路  求同存异

对外友协有六大业务部门:欧洲部、亚非部、美大部、日本部、文化交流部和友好城市管理部。1993年从北外毕业后,汪清通过双向选择来到了对外友协工作,最先就职于欧洲工作部,负责中国与欧洲法语国家之间的民间友好工作,主要工作语言为法语。后来调至文化交流部,开展同世界各国间的文化领域的交流工作,工作语言也从单一的法语扩展为法英双语。

对外友协的工作也属于外事工作,与外交部的工作框架有些相似,只是外交部做的是政府间的外交,对外友协主要面向民间友好组织和地区间的合作。相比于外交部的棱角分明与严肃冷峻,对外友协的工作内容则显得气氛随和愉悦。

汪清表示,毕业后之所以选择对外友协,主要是因为觉得这份工作比较单纯、有趣,还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身处首都,接触文化活动的机会自然很多,汪清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喜欢观看各类演出,这也是她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

汪清与文化的缘分还不止于此。1999年,利用法国使馆提供的机会,她公派赴法国学习艺术管理,获得了巴黎三大文化管理硕士(DESS)学位。2004年6月汪清调入文化交流部,并在该部负责演出方面的工作。此外,该部门还有展览、会刊其他两个方面的工作。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协调中外的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在国内负责接待来华的外国演出团体,以及根据外方的要求在国内寻找符合条件的演出团体,协商妥当后随团出国,并兼任翻译。

提及工作中最有挑战、印象最深刻的事,汪清告诉我们,中外文化交流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外文化差异,双方各有各的诉求,而她要做的事就是在双方之间协商,达到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目的。她向我们讲述了她所负责的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中法艺术家合作的原创舞剧《红线》。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本应是唯一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刘岩,因为排练中严重受伤致残,与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就这样擦肩而过。一位法国的编舞家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在听说了刘岩的遭遇后,非常想和中方合作一部舞剧。2013年底,汪清与这位编舞家取得了联系,这一切在此时还只是一个想法,没有任何具体的细节。转眼就是西方的圣诞节、中国的春节,一晃又是两个月过去,这个项目一直被搁置着。但是双方都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具有社会意义的舞剧,因此,2014年二月过后,她与中法艺术家共同合作,将这部舞剧搬上了舞台。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从一张白纸开始,《红线》在同一年内实现了在中法两国的各四场公演。即便现在,汪清提起这个项目,也仍能回想起当时的种种困难和演出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在文化交流部演出部门的工作是项目负责制,汪清不仅只负责法语国家,经常要到各个国家去出差。其实,在接受完我们采访后,汪清周五就要出发去德国,两星期后又要奔赴日本,整个四月几乎没有在国内停留的时间。法语仍是汪清的工作语言,但是英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汪清认为,重拾英语并不难,多年的法语学习并没有让她完全忘记英语,相反,因为英法一些词汇同根同源,良好的法语水平对重新使用英语有所促进和帮助。

汪清3

未来之路  寄语后辈

汪清在对外友协面试过许多语言生,她对现在的学生们赞赏有加。因为师资力量的提高、教学工具的改进,学生们的水平也突飞猛进,他们思维活跃、应对自如。但同时也要注意,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教授法语,即便是北外出身,即便说得再流利,只会语言也不再是一个绝对优势了。高质量人才的涌现,使竞争越发激烈。如今,国考前五名才有机会进入对外友协的面试,要再从面试中脱颖而出,更要注重在课余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

此外,进入环境后更应保持学习的心态。汪清回忆起自己刚刚进入对外友协的年月,她告诉我们,刚刚工作的那几年是自己大量吸收知识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一知半解,什么都要学习。她用亲身经历来教导后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勤恳和积累永远是最重要的。要知道,所有人都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的,有了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才知道如何处理更为复杂的情况。学生毕业后,不管在学校成绩如何,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在职场,你还只是一个零经验的新人。千万不要自命不凡,认为自己从学校出来就已经无所不能了,要时刻保持谦虚学习的心态,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继续提升自己。

汪清的人生一直在旅行,她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穿梭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时空中,为中国带来一个更为多彩的外国,也为外国带去一个更加精彩的中国。在这里,我们由衷感谢汪清校友抽出宝贵的时间配合采访,也祝她工作顺利,将人生之路走得更为精彩!

文/艾媛媛

Baidu
sogou